吉州窑几大名品全解
蜿蜒千里,浩浩荡荡的赣江,贯穿了赣鄱大地。千年窑火,岸边窑口的袅袅 青烟伴随的滔滔不绝的赣江水云烟氤氲。吉州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东南 8 公里, 在吉安县永和镇西侧,窑址沿江分布。其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十分优越,周边盛产 原材料且交通便利。窑址不远处对面的鸡冈山等周边瓷土储备量丰富,且品质高, 所以吉州窑取土十分方便,瓷需要大量的木材作为燃料,吉州地区一直都木材产 区,盛产松木。吉州窑附近的青原、东固山,绵延数十里的密林为吉州窑发展提 供了充足的燃料。依托赣江进行出货运输,赣江流经南昌出鄱阳湖入长江可流 通到全国各地,产品外销十分便利。吉州窑始于五代,盛兴于宋。早期时烧制的瓷器品种杂多。包括影青瓷、定 窑的印花白瓷、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乃至包括龙泉窑的青瓷与仿哥窑瓷器等。因 为烧制品种众多,提升了窑口整体的工艺水平,为后期自主研发烧制的黑釉系列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吉州窑可以说是集各名窑之大成者。吉州窑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良的自然条件,用之不竭的胎土和燃料资源为吉州窑瓷器的烧造和窑厂的发 展延续提供保证。便利的水运交通以及产品外销渠道,使吉州窑的规模不断扩大, 盛烧百年。工艺上吉州窑工匠将传统陶瓷工艺和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加以创新, 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格,以独特的黑釉瓷和釉下彩绘瓷独树一帜,成为江西一代 名窑,在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地位。
木叶系列木叶盏是吉州窑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也是吉州窑所独创的。宋代独特的文化 大背景下。质朴自然的木叶系列茶盏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在木叶盏内注 入茶汤后木叶浮于水上的情景独具禅意,让人联想到时间流逝生命轮回,也备受 僧侣的喜爱。随着佛教在日本盛行,在佛学传教交流的影响下。木叶盏传入日本 后,以别具匠心的设计,简约质朴的外观立马俘获了日本民众的心,深受热衷茶 艺的日本人民的喜爱。质地优良的木叶盏专供于日本的皇亲权贵使用,所以木叶 盏在日本民众心中地位颇高。木叶盏烧造难度大,工艺繁琐复杂,成品率低。所 以日本人对木叶盏的格外珍重,以至于在日本保留下完整的一批精品木叶盏。在 东京国家博物馆内收藏的一件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已 列为国宝级文物。木叶天目盏中的木叶纹是将天然桑叶贴在贴在施好黑釉的胎壁上,再在叶子 上施上一层薄黄釉通过高温一次烧制而成。桑叶脉络得以在高温窑火的淬炼下后 依旧清晰展现。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每个木叶盏也是独一无二 的。每个盏里的木叶都自然大方,恰似一整清风吹过,树叶飘落于盏中,浑然天 成。吉州窑的木叶盏外观为敛口,斜腹,圈足小,整体皆呈斗笠状。表面施黑釉 显得晶莹光亮,底足露灰白色胎。宋饮茶之风盛行,宋人喝的茶为半发酵的研茶, 饮茶前将干硬的茶饼和佐料碾碎后,再进行烹煮。饮茶时茶汁配料一并喝掉,饮茶后不留茶渣。茶盏设计成斜壁小底,易干不留渣。可叹生活高雅精致的宋人美 观之余同时兼备考虑到功能性。这一外观也一直延续到明清。
黑釉木叶纹盏
木叶天目茶盏
黑釉木叶纹斗笠盏
黑釉木叶纹斗笠盏
黑釉窑变类 黑釉瓷是吉州窑产量、品种最为丰富的产品,吉州窑黑釉瓷又称“天目瓷”,创烧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因宋代饮茶文化,斗茶的风习而产生。斗茶盛行,斗 茶需要观察白色茶汤来分出胜负,茶具的选择受限,符合斗茶规则的黑釉茶盏在 其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茶具。吉州窑黑釉盏基本是大口小足,口沿 处薄且向外微卷,从口沿下端开始内收。颈部位置有一道凹痕。内壁斜且上宽下 窄,如斗笠和漏斗般形状,所以也有叫“斗笠盏”。胎质较厚,底足露胎,呈米 黄或栗色。盏分敞口和敛口两种。整体造型挺拔,造型飒爽秀丽。上大下小,放 置于手掌中重心聚于底部。吉州窑的窑变类瓷器是在黑釉瓷的基础上的工艺的升级。吉州窑传统黑釉茶 盏为全黑釉,窑变釉是在黑釉的底色上产生了色彩缤纷的窑变斑。窑变斑主要有 鹧鸪纹、虎皮纹、玳瑁纹、兔毫纹等几种。其中小负盛名的为鹧鸪纹,鹧鸪纹窑 变的样式和鹧鸪鸟的羽毛花纹类似,故名之鹧鸪。以上窑变类的花纹均为刷上一 层铁质呈色剂在高温烧制中产生的窑变结晶釉。产生的颜色不同在于釉中着色剂 的含量和元素不同。兔毫纹也是在烧制过程中,刷上一圈产生窑变的结晶釉,釉中的铁元素随着 釉层流动冷却过程中析出了三氧化二铁的小结晶,形成细长银白类似兔毫的纹理, 因此得名。精美华丽的鹧鸪纹和兔毫纹都是在善于烧制窑变茶盏的建窑影响下产 生的新工艺。吉州窑的兔毫盏的兔毫与相隔不远同为赣江窑系的赣州七里窑的兔 毫区别在于:吉州窑兔毫在于釉下,而赣州七里窑的兔毫在于釉上。
黑釉玳瑁纹盏
黑釉虎皮纹盏
黑釉兔毫纹盏
七里窑盏内兔毫
吉州窑盏内兔毫
剪纸贴花类:剪纸是我国最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唐宋时期十分盛行。吉州窑的剪纸贴 花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色剪纸贴花,剪纸纹样图案用胎釉色对比方法表现。操作方法是将剪纸纹贴于胎上,施上一层釉后再将简直剔除,即得到这种胎色对 比釉色的图案。一种是双色剪纸贴花,是将剪纸贴于上好底釉的器物上,再在剪 纸上施上一层薄石灰釉。然后再剔除剪纸,露出剪纸的纹样。入窑烧制后两层釉 发生窑变精美绝伦。吉州窑茶盏上的剪纸贴花,都是采用双色剪纸贴花,常用双 龙、双凤、朵梅之类纹样。宋代饮茶文化对吉州窑可谓是影响颇深,宋代珍贵茶 饼上常见的装饰图案也就是剪纸贴花的纹样。
黑釉剪纸贴花朵梅纹盏
剪纸贴花吉语纹盏
剪纸贴花双凤双蝶盏
剪纸贴花双龙盏
南宋剪纸贴花吉语纹盏,将“金玉满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的 字样作成剪纸的形式,在保留吉祥寓意的同时,突出了形式感和图像感,寄托了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吉州的双凤是绶带鸟 来自大自然飘逸的造型,吉州窑工简直就是人肉美感捕 捉器,把大自然美丽的一瞬间赋予在盏中,绶带鸟也是传统题材,在吉州里常与蝴蝶搭配,蝶通(耋),寓意长寿。彩绘类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兴盛,文化艺术类的书法绘画随之迅速发展。宋朝几代皇 帝又对书画艺术极力推崇。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吉州窑在的工匠吸取传统水 墨国画和书法的技法,创造出浓郁水墨画风的彩绘瓷器。彩绘类瓷器分为釉上彩 和釉下彩,而吉州窑以釉下彩最为常见,用含铁的彩绘颜料在瓷胎上绘画。黑色 的图案在米黄底色的瓷胎上呈现,对比强烈,干练整洁,生动形象,一气呵成, 表达了作者洒脱奔放的思想感情。常见纹样为月下梅影纹、海水纹、卷草、跃鹿 纹、兰花纹、凤纹等。以海水纹,跃鹿纹最为个性和时代特色。创作题材多为民 间百姓日常生活场景及自然界中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吉州窑的瓷器画工师傅 将其提炼概括表现在瓷器上,反映了当时的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吉州 窑彩绘瓷器的特点在于图案采用“一笔点画”的画法,快速勾勒,一笔画到底, 运笔流畅。可见画工师傅绘画及技艺的熟练程度。吉州窑构图方式中常用的为开 光。开光常用的有椭圆形、方形、圆形、银锭形。开光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使 图案主次分明。如我们博物馆一楼展出的吉州窑彩绘筒炉。银锭形的开光,框外 绘有卷草纹作为装饰,烘托框内一只跳跃的小鹿。别有趣味,使得画面秩序井然, 还强调了画面视觉中心。吉州窑的彩绘艺术朴素自然、粗中有细。吉州窑彩绘瓷 器表现出质朴美感深受人民喜爱,这也是吉州窑千年窑火经久不衰的奥妙所在。
吉州窑月下梅影黑釉盏
吉州窑釉下彩绘跃鹿纹筒炉
吉州窑跃鹿纹
跃鹿口衔灵芝
鹿在古代被视为“仁兽”,“鹿”与“禄”谐音,又故作官禄的象征。鹿纹早 在唐代已经出现,跃鹿纹是吉州窑釉下彩绘瓷最为常见的装饰图样之一,多为嘴 中衔灵芝,在草中奔跑。吉州窑的黑釉瓷器受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而来,每个器 物上都保留着当时社会文化的气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吉州窑受两宋时期茶文 化的影响,为斗茶生产的黑釉类瓷器茶具,是服务于当时大众文化生活需要的一 个专门性的窑口。同时它兼附创新性,在传统黑釉上创新出木叶纹、鹧鸪纹、玳 瑁纹、虎皮纹等独特的制作工艺。
拍卖快讯
更多鉴定知识
更多
清代玉器工艺的制造水平分析
大量的玉料进入中原后,带动了玉雕行业的极大发展,在百废待兴,社会安定的局面下,玉雕的作坊遍及大江南北,这个阶段的玉器制造已经完全不再用南派和北派来区分了,就是因为造办处大量从苏州抽调了高手玉匠进京充实
网友评论